第57期《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》
今天上午11:00—12:00,057期《大理州政协委员访谈录》邀请政协大理州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,大理州博物馆信息部主任,文博馆员,《大理文博》杂志编辑王育梅,就大理州博物馆建设发展、数字化建设、政协委员履职等内容展开交流与探讨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本期上线嘉宾
本期热点话题
大理州博物馆的基本情况
大理州博物馆位于大理市下关街道洱河南路8号,1986年11月正式成立,集收藏、展示、科研、保护于一体,是云南省第一家建立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。总占地面积30200平方米,建筑总面积12000平方米,展厅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,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,绿化面积14000平方米。全馆分为展览、文物库房、办公三个区域,建筑布局为一进四院,建筑样式为仿唐式古代建筑与白族 “三坊一照壁”“四合五天井”民居建筑相结合,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园林风格。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,2020年8月13日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大理州博物馆是大理历史和民族文物收藏中心,目前藏品总数为16433余件(套),其中珍贵文物595余件。藏品种类有石器、青铜器、陶瓷器、书画、南诏大理国佛教文物、民族文物、碑刻、革命文物等组成。
大理州博物馆一直秉承传播优秀文化,服务社会、服务公众的理念,建馆三十多年来,全体员工砥砺前行,博物馆跨越发展,先后被授予“全国文化先进单位”“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“全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单位”“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”等荣誉称号。
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多方面提升和优化
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浓缩,是一个城市的名片,也是人们感知历史、认识现在、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。大理州博物馆于2010年1月10日起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。自免费开放以来,践行传承文明、服务社会、惠及民生的宗旨,不断优化各项服务举措,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免费开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,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,激发了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。
1、参观人数大幅度增长
自免费开放以来,我馆观众人数逐年递增。特别是近年来,随着文化旅游的大热,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走进博物馆,感受大理历史文化的魅力。据统计,今年我馆游客量呈井喷式增长,从1月1日至8月28日,游客量达到205464人次,较去年同期人数增长124.33%,暑假期间观众客流量更是激增,当日最高参观人数达3081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
开放时间:星期二至星期日(上午9:00-下午5:00),星期一闭馆(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)。
为保障游客参观体验,大理州博物馆严格落实“限量、预约、错峰”开放要求,全面推行预约参观制,预约方式有三种,方式一:通过“一部手机游云南”APP,在手机客户端扫码预约;方式二:电话预约,预约电话:0872-2124851;方式三:现场实名预约,到大理州博物馆安检处进行现场实名预约。欢迎听众和观众朋友们走进大理州博物馆,感受大理历史文化。
2、服务设施不断完善
大理州博物馆整合资源,集中对文化休闲区和中庭进行了提升改造,结合大理州“口袋公园”建设,完成博物馆围墙的绿化和美化提升改造,形成整个博物馆一院一景,步步有景的建筑格局。同时,不断完善服务设施,为观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。免费为观众提供指纹储物柜、婴儿车、轮椅、语音导览笔、手机充电站、邮电、母婴室、医务室和讲解服务器、停车场、wifi等服务设施,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,设施齐全的公共文化休闲空间。
3、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
作为大理州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,大理州博物馆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,缅怀革命先烈,弘扬革命精神;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功能,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社教活动;积极引进和承办各类展览,通过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的展览模式,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;积极运用数字科技,助推博物馆建设,让馆藏文物活起来,增强文化自信,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,助力大理文旅各项工作繁荣发展。
编辑:施晓倩
责编:赵晗
监审:马焰